公告:
宝宝耳屎能掏吗?保护听力的常识你知道几个?
来源:www.sxyyx.com 发布时间:2020/6/30 11:26:49
我想把耳朵
装在鱼儿身上
听鱼儿窃窃私语
听大海怎么说话
听啊,听——
大海是我温暖的港湾
· 写在前面 ·
耳朵帮助我们聆听美好的世界、
感受温暖的语言,
是人体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。
一些宝爸宝妈在宝宝耳朵护理上的疑问:
No.1
我们可以给宝宝掏耳屎吗?
千万别乱掏!
耳屎,医学上称为“耵聍”[dīng níng],是由人体外耳道的皮肤腺体自行分泌出来的物质,混合了灰尘,皮屑形成的。家长千万别觉得耳屎是个没用的脏东西,它的作用可不小呢。
耳屎呈弱酸性,有一定的抗细菌、真菌的作用。另外,还能保护耳膜,防止小飞虫、灰尘等异物侵入耳朵。如果没有耳屎,耳道过于干燥,还会引起耳痒、皮肤烧灼感。
一些家长觉得耳屎不卫生,总是喜欢给孩子掏耳朵,这种做法是错误的。
宝宝的外耳道比成人窄,而且还没有发育成熟,耳内皮肤也娇嫩。家长在给宝宝掏耳朵时,一旦操作不当,很容易造成耳道皮肤损伤,引发炎症,重者可能会把鼓膜捅破,影响听力。
一般情况下,孩子在说话、吃东西或打喷嚏时,耳屎会不知不觉地排出,所以家长不要担心宝宝耳道内的耳屎。只要宝宝耳朵不痛、不痒、听力好,尽量不要去掏耳朵。
如果耳屎太多,堵住了耳道,幼儿伴有听力下降、耳痛等症状,则可能是耵聍栓塞。这种情况需要到医院请耳鼻咽喉科医生处理,家长不要自行给宝宝掏耳朵。
No.2
哪些生活习惯会影响宝宝听力?
除了经常给孩子掏耳朵,还有哪些生活习惯可能会对宝宝的听力造成损害呢?
1、捏紧两侧鼻翼,用力擤鼻涕
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,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,鼻涕就会在压力的作用下被从鼻后孔挤出,到达咽鼓管,进而引发中耳炎。
正确的做法是:用干净的纸巾先压住孩子一侧鼻翼,轻轻擤出另一侧的鼻涕,然后再用同样的方法擤出这侧鼻涕,切勿让孩子过度用力。
2、捂住口鼻打喷嚏
打喷嚏时捂紧宝宝嘴和鼻子,会使鼻部压力增高,细菌、病毒就容易随气流由咽鼓管进入压力低的中耳鼓室,引起中耳发炎。
3、游泳、洗澡不注意保护
游泳、洗澡时耳朵最容易进水,如果没有及时清理,极容易诱发宝宝内耳感染、损害听力。
宝宝耳朵进水后,可以让他侧躺在自己的大腿上,让进水一侧的耳朵朝下,然后用手掌紧压宝宝的耳根,然后迅速松开,连续做数次这个动作,水就会出来。
4、捏鼻子灌药
家长强行给孩子喂药,宝宝一定会挣扎,很可能导致鼻腔分泌物或药水通过短直的咽鼓管进入中耳,引发中耳炎。
另外,宝宝鼻腔黏膜、血管比较娇嫩,捏鼻子喂药时,力度如果没控制好,还会导致鼻黏膜和血管损伤。
5、高分贝音乐或噪音刺激
很多家庭的老人喜欢带孩子去小广场或公园凑热闹(跳广场舞),这种环境下的音乐声音大,长时间会对宝宝的听力造成损伤。
No.3
中耳炎护理要点有哪些?
中耳炎若未及时治疗,可能会引起听力下降,孩子是中耳炎高发群体,爸爸妈妈一定要学会这些护理常识哦~
1、按照医生的吩咐用药
由于很多家长都不懂药物对孩子的健康有没有危害,所以千万不能私自到药房购买耳药自己使用,请带孩子到医院接受检查后,按照医生的吩咐用药最为重要。
2、正确为孩子滴耳药
滴药时让孩子侧卧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,头偏向一侧,然后进行滴药。滴药管不可触碰外耳道壁,以免发生感染。滴完后,不要让孩子立马站起来,待药液慢慢分布渗入后才进行活动。
3、注意耳药的温度
药液温度要与体温相近。如果药液过冷的话,应将药瓶放在手心暖一会儿,或放在热水杯旁边10分钟左右,以免孩子在药液滴入后出现恶心、呕吐等不良反应。
4、保持孩子耳朵的清洁
家长应注意保持孩子外耳道及耳前皮肤的清洁,如果有脓性分泌物,要及时清理。
5、注意孩子的病情发展
如果孩子经治疗后病情不见好转,分泌物多且脓有恶臭,耳后红肿疼痛,说明可能伴有乳突炎,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。
6、洗澡、洗头耳朵不要进水
孩子患有中耳炎的时候,家长帮孩子洗澡或洗头的时候不要让水进入耳道中,以免加重病情。
送你3个护耳小贴士
①定期进行听力检查
长期生活在机场、高速路旁等高噪音地方,有耳聋家族史,新生儿期有窒息、黄疸及病毒感染的宝贝和成人,需定期检查听力。
②加强锻炼,提高体质
宝宝有一个健康的身体,可以减少感染性疾病(脑膜炎、流行性腮腺炎等)所致的听力损失。
③保持低音量
少带孩子到嘈杂的公众场所,尽量远离扩音器等声源。乘坐飞机时,可以为孩子佩戴降噪耳机
装在鱼儿身上
听鱼儿窃窃私语
听大海怎么说话
听啊,听——
大海是我温暖的港湾
· 写在前面 ·
耳朵帮助我们聆听美好的世界、
感受温暖的语言,
是人体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。
一些宝爸宝妈在宝宝耳朵护理上的疑问:
No.1
我们可以给宝宝掏耳屎吗?
千万别乱掏!
耳屎,医学上称为“耵聍”[dīng níng],是由人体外耳道的皮肤腺体自行分泌出来的物质,混合了灰尘,皮屑形成的。家长千万别觉得耳屎是个没用的脏东西,它的作用可不小呢。
耳屎呈弱酸性,有一定的抗细菌、真菌的作用。另外,还能保护耳膜,防止小飞虫、灰尘等异物侵入耳朵。如果没有耳屎,耳道过于干燥,还会引起耳痒、皮肤烧灼感。
一些家长觉得耳屎不卫生,总是喜欢给孩子掏耳朵,这种做法是错误的。
宝宝的外耳道比成人窄,而且还没有发育成熟,耳内皮肤也娇嫩。家长在给宝宝掏耳朵时,一旦操作不当,很容易造成耳道皮肤损伤,引发炎症,重者可能会把鼓膜捅破,影响听力。
一般情况下,孩子在说话、吃东西或打喷嚏时,耳屎会不知不觉地排出,所以家长不要担心宝宝耳道内的耳屎。只要宝宝耳朵不痛、不痒、听力好,尽量不要去掏耳朵。
如果耳屎太多,堵住了耳道,幼儿伴有听力下降、耳痛等症状,则可能是耵聍栓塞。这种情况需要到医院请耳鼻咽喉科医生处理,家长不要自行给宝宝掏耳朵。
No.2
哪些生活习惯会影响宝宝听力?
除了经常给孩子掏耳朵,还有哪些生活习惯可能会对宝宝的听力造成损害呢?
1、捏紧两侧鼻翼,用力擤鼻涕
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,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,鼻涕就会在压力的作用下被从鼻后孔挤出,到达咽鼓管,进而引发中耳炎。
正确的做法是:用干净的纸巾先压住孩子一侧鼻翼,轻轻擤出另一侧的鼻涕,然后再用同样的方法擤出这侧鼻涕,切勿让孩子过度用力。
2、捂住口鼻打喷嚏
打喷嚏时捂紧宝宝嘴和鼻子,会使鼻部压力增高,细菌、病毒就容易随气流由咽鼓管进入压力低的中耳鼓室,引起中耳发炎。
3、游泳、洗澡不注意保护
游泳、洗澡时耳朵最容易进水,如果没有及时清理,极容易诱发宝宝内耳感染、损害听力。
宝宝耳朵进水后,可以让他侧躺在自己的大腿上,让进水一侧的耳朵朝下,然后用手掌紧压宝宝的耳根,然后迅速松开,连续做数次这个动作,水就会出来。
4、捏鼻子灌药
家长强行给孩子喂药,宝宝一定会挣扎,很可能导致鼻腔分泌物或药水通过短直的咽鼓管进入中耳,引发中耳炎。
另外,宝宝鼻腔黏膜、血管比较娇嫩,捏鼻子喂药时,力度如果没控制好,还会导致鼻黏膜和血管损伤。
5、高分贝音乐或噪音刺激
很多家庭的老人喜欢带孩子去小广场或公园凑热闹(跳广场舞),这种环境下的音乐声音大,长时间会对宝宝的听力造成损伤。
No.3
中耳炎护理要点有哪些?
中耳炎若未及时治疗,可能会引起听力下降,孩子是中耳炎高发群体,爸爸妈妈一定要学会这些护理常识哦~
1、按照医生的吩咐用药
由于很多家长都不懂药物对孩子的健康有没有危害,所以千万不能私自到药房购买耳药自己使用,请带孩子到医院接受检查后,按照医生的吩咐用药最为重要。
2、正确为孩子滴耳药
滴药时让孩子侧卧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,头偏向一侧,然后进行滴药。滴药管不可触碰外耳道壁,以免发生感染。滴完后,不要让孩子立马站起来,待药液慢慢分布渗入后才进行活动。
3、注意耳药的温度
药液温度要与体温相近。如果药液过冷的话,应将药瓶放在手心暖一会儿,或放在热水杯旁边10分钟左右,以免孩子在药液滴入后出现恶心、呕吐等不良反应。
4、保持孩子耳朵的清洁
家长应注意保持孩子外耳道及耳前皮肤的清洁,如果有脓性分泌物,要及时清理。
5、注意孩子的病情发展
如果孩子经治疗后病情不见好转,分泌物多且脓有恶臭,耳后红肿疼痛,说明可能伴有乳突炎,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。
6、洗澡、洗头耳朵不要进水
孩子患有中耳炎的时候,家长帮孩子洗澡或洗头的时候不要让水进入耳道中,以免加重病情。
送你3个护耳小贴士
①定期进行听力检查
长期生活在机场、高速路旁等高噪音地方,有耳聋家族史,新生儿期有窒息、黄疸及病毒感染的宝贝和成人,需定期检查听力。
②加强锻炼,提高体质
宝宝有一个健康的身体,可以减少感染性疾病(脑膜炎、流行性腮腺炎等)所致的听力损失。
③保持低音量
少带孩子到嘈杂的公众场所,尽量远离扩音器等声源。乘坐飞机时,可以为孩子佩戴降噪耳机
上一条:
宝宝耳屎能掏吗?
下一条:
宝宝辅食用油,怎么吃?怎么选?